宅中地 - 每日更新
宅中地 - 每日更新

贊助商廣告

X

七年蛻變終成日常主力機 三星Galaxy Z Fold7摺疊屏評測

2025年07月22日 首頁 » 熱門科技

2019年,三星Galaxy Fold以「書本式摺疊」形態叩開新形態手機大門,而這也讓不少人發出了「Wow,awesome」的感嘆。但厚重感始終是伴隨這一系列開拓之路的爭議標籤——摺疊後厚度突破12mm、整機重量更是堪比小平板,使「便攜性妥協」成為該系列手機用戶無奈的共識。七年的疊代過後,這一桎梏終於被Galaxy Z Fold7徹底打破:摺疊態厚度8.9mm、215g的整機重量,不僅比自家上一代產品有了明顯的進步,更以微弱優勢超越眾多國產競品,登頂全球最輕摺疊手機。這一躍遷絕非簡單的參數優化,而是三星對鉸鏈、材料與結構三大核心的顛覆性重構。

 

七年蛻變終成日常主力機 三星Galaxy Z Fold7摺疊屏評測

 

 

除了在輕薄上實現了躍遷,三星Galaxy Z Fold7更是搭載了與S25系列相同的高通驍龍 8 至尊版(for Galaxy)處理器。不僅如此,這款摺疊屏旗艦的主攝鏡頭也使用了和S25 Ultra同款的2億像素傳感器。今天我們就從三星Galaxy Z Fold7的變化入手,來看看這款旗艦大摺疊旗艦,另外,在Galaxy Z Fold7大幅瘦身的情況下,這款手機能否成為真正的每日主力機。

·外觀設計:極致輕薄

在拿到三星Galaxy Z Fold7之後,還是那個熟悉的方正、硬朗且帶有十分濃郁商務氣息的機身設計。不過,這款全新的產品彌補了此前三星的三摺疊一直給人感覺外屏寬度不足,用起來像是「遙控器」,與直板機存在較大差異性的問題。從紙面數據上看,其外屏寬度從68.1mm提升到了72.8mm,螢幕尺寸也來到了6.5英寸,螢幕比例也換成了市面上更常見的21:9,雖說賬面數據提升不大,但實際體驗上卻是實打實的。簡單來說,更寬的外屏徹底沒有了以前使用「遙控器」的感覺,這樣的改變是非常值得鼓勵的。但硬要雞蛋裡挑骨頭的話,就是外屏黑邊還是稍微有些寬了,要是再窄一些,那這塊外屏幾乎就完美了。

 

七年蛻變終成日常主力機 三星Galaxy Z Fold7摺疊屏評測

 

 

在顯示質素上,三星Galaxy Z Fold7的這塊外屏也是同樣出色,2520×1080解析度,支持1-120Hz自適應刷新率,最高亮度為2600nit,這個亮度水準足以在強光下看清螢幕了。值得一提的是,Galaxy ZFold7的外屏還覆蓋有S25 Edge同款的康寧大猩猩玻璃陶瓷2,日常防護性得到了進一步加強。

 

七年蛻變終成日常主力機 三星Galaxy Z Fold7摺疊屏評測

 

 

三星旗下的機型在配色選擇上都還是挺有品味的,GalaxyZ Fold7也延續了以往優秀的配色選擇,新機提供有暗影藍、星夜銀、秘影黑以及三星商城專屬顏色清霜綠。簡單來看,除了我們手上這款商務氣息十足的秘影黑外,另外三款顏色簡約素雅,但又不失活力。細節設計上,三星Galaxy Z Fold7和上代產品也有著些許改變,攝影機模組部分細節被重新設計,模組鏡圈外類似CD紋理的裝飾被取消,取而代之的是與Galaxy S系列相似的金屬裝飾圈設計。

 

七年蛻變終成日常主力機 三星Galaxy Z Fold7摺疊屏評測

 

 

要是說起改變,輕薄無疑是本次Galaxy Z Fold7最引人矚目的進化。還記得當時有媒體在Z Fold6的評測中曾指出「三星Galaxy Z Fold6談不上極致的輕,更談不上極致的薄」。而這回Z Fold7絕對可以稱得上是極致輕薄。首先是薄,展開狀態下4.2mm,摺疊狀態為8.9mm,這樣的數據表現已經完全可以和友商的產品一較高低,甚至還能小幅領先;在重量方面,憑藉215g的重量,Galaxy Z Fold7成功超越了一眾競爭對手,成為了目前市場上最輕的大摺疊手機。

三星Galaxy Z Fold7鉸鏈的手感還是一如既往地出色。這個鉸鏈的懸停阻尼感恰到好處,具有一定的韌性也不松垮,特別是在一個大角度的懸停姿態下,晃動機身也幾乎不會彈回去。另外要說的是,三星Galaxy Z Fold7依然支持IP48級別的防塵防水能力,日常使用時可以完全無懼水的侵害。

 

七年蛻變終成日常主力機 三星Galaxy Z Fold7摺疊屏評測

 

 

展開之後,新機內屏的尺寸從前代的7.6英寸提升到了8英寸,解析度為2184×1968,支持1-120Hz的刷新率,最高亮度和外屏一樣同樣為2600尼特,這一質素已經基本和當下的主流旗艦機的水準持平。值得一提的是,Fold7內屏的摺痕也得到了優化,在亮屏狀態下基本可以忽略不計,除非在燈光下找到一個特定角度,又或者用手指肚去仔細揉搓螢幕的轉軸區域,這樣確實能明顯感知到摺痕的存在。對於日常使用場景來說,這款手機的摺痕幾乎不會對視覺體驗和操作流暢度造成影響,整體螢幕的完整性和顯示效果依然保持了摺疊屏旗艦應有的高品質。

 

七年蛻變終成日常主力機 三星Galaxy Z Fold7摺疊屏評測

 

 

簡單總結一下,三星 Galaxy Z Fold7 在外觀設計上沒有激進的顛覆,卻通過對機身形態、比例與細節的精準打磨,讓「細微升級」最終沉澱為體驗上的質變。新機在輕薄度上的突破尤為明顯;接近直板旗艦的螢幕比例則更符合用戶用戶的使用習慣。這些變化共同讓這款摺疊屏旗艦跳出了「為摺疊而妥協」的局限,真正向「日常用機無負擔」的體驗更近了一步。

·使用體驗:Galaxy AI加持的One UI 8

三星Galaxy Z Fold7在系統體驗上的核心升級,落在了基於Android 16打造的全新Samsung One UI 8上。這套系統不僅強化了Galaxy AI的照片處理、智能交互等功能的實用性,更針對摺疊屏的大屏分屏、日常使用做了深度的優化升級,讓日常操作的流暢度與效率顯著提升,真正讓技術升級落地為更順手的使用體驗。

回顧前代Z Fold6,智繪人像、塗鴉生圖、即圈即搜等功能已在生活、辦公、學習等場景中展現實用價值;而到了Fold7上,AI能力的進化更為顯著——接下來,我們就具體聊聊這款全新的旗艦摺疊屏手機在AI方面又推出了哪些新功能。

首先是翻譯功能的體驗迎來顯著升級。在上一代產品中,用戶在瀏覽英文內容時,已經可以通過簡單的圈選操作來翻譯特定的段落。而到了三星Galaxy Z Fold7上,這一能力得到了進一步延伸——用戶無需頻繁喚醒即圈即搜功能進行圈選,就能對全屏內容實現滾動即時翻譯。在瀏覽英文長文檔、海外資訊或學術論文時,這種「隨翻隨看」的流暢體驗尤為實用:長文滾動時翻譯結果實時更新,排版與原內容對齊,配合大尺寸內屏的寬闊視野,徹底告別了「分段翻譯打斷閱讀節奏」的困擾。

 

七年蛻變終成日常主力機 三星Galaxy Z Fold7摺疊屏評測

即圈即搜翻譯功能示意

 

三星Galaxy S24系列首發的「照片助手」曾憑藉照片中物體移動、放大、擦除等功能為用戶帶來了較高創作自由度;而在Galaxy Z Fold7上,這項功能的體驗也得到了提升。升級後的照片助手能通過AI智能識別畫面中的核心主體與冗餘元素——無論是合影中意外入鏡的路人、還是破壞構圖的多餘物體,都能被AI精準圈選。用戶無需手動框選、調整選區,只需一鍵確認,即可快速消除干擾元素。尤其是當用Fold7的內屏編輯照片時,還可以直接對比顯示消除前後的效果,讓細節差異一目了然。

 

七年蛻變終成日常主力機 三星Galaxy Z Fold7摺疊屏評測

照片助手一鍵消除功能示意

 

三星Galaxy Z Fold7的相冊中還新增了充滿趣味的AI頭像功能,能夠一鍵將寵物照片轉換成工作室、3D卡通、魚眼鏡頭等四種風格鮮明的創意效果。生成的照片會保留寵物的五官、眼神等關鍵特徵。對於愛曬寵物的用戶來說,這無疑是快速提升照片創意感的實用小工具。

 

七年蛻變終成日常主力機 三星Galaxy Z Fold7摺疊屏評測

AI頭像功能示意

 

過去一段時間,Samsung One UI作業系統往往由Galaxy S系列承擔首發重任;而這次,這一慣例被打破——基於Android 16打造的One UI 8選擇由Galaxy Z Fold7首發搭載。這一變化不僅體現了三星對摺疊屏產品線的重視,更意味著One UI 8的核心升級與摺疊形態的交互體驗深度綁定。從實際體驗來看,全新系統通過優化分屏邏輯、提升多任務切換流暢度等,讓摺疊屏的日常使用更加高效。

 

七年蛻變終成日常主力機 三星Galaxy Z Fold7摺疊屏評測

 

對於摺疊屏而言,分屏是核心體驗功能。過往摺疊屏的分屏多為左右各占一半,應用無法全屏顯示,會大大縮減應用的顯示面積,導致兩個應用只能擠在螢幕上。Z Fold7支持更高效的分屏,不過目前Fold7在智能拖放等功能下最多僅支持兩個應用同時運行。

分屏功能示意

國行版三星Galaxy Z Fold7獨占的「智能收藏」功能則為資訊管理提供了高效解決方案。藉助直觀的拖放操作,用戶能夠快速將圖文內容收藏至收藏空間中。當需要調用時,無需再去翻找大量資訊,僅需打開智能收藏APP,就可以直接找到關鍵資訊。該功能讓資訊的保存與復用效率顯著提升,簡化了多場景下的內容處理流程。

 

七年蛻變終成日常主力機 三星Galaxy Z Fold7摺疊屏評測

智能收藏功能示意

 

除此之外,三星 Galaxy Z Fold7的One UI 8在功能細節上更貼合用戶需求。在新作業系統的加持下,Fold7也是支持了將live動圖直接分享至主流社交媒體平台,幫助用戶輕鬆同步動態瞬間,拉近了與國產機型的體驗差距;此外,新機還加入了衛星通信功能,在無地面網路覆蓋的場景下,為用戶增添了一份通信保障。

 

七年蛻變終成日常主力機 三星Galaxy Z Fold7摺疊屏評測

live圖分享至社交平台示意

 

 

七年蛻變終成日常主力機 三星Galaxy Z Fold7摺疊屏評測

衛星網路連接示意

 

·影像實拍:兩億像素主攝上新

這回在三星Galaxy Z Fold7的影像配置上有顯著升級。新機延續後置三攝布局,核心升級落在主攝上——搭載了與三星S25 Ultra同款的兩億像素鏡頭,支持雙核對焦(Dual Pixel AF)與OIS光學防抖,擁有f/1.7大光圈和85度視場角;其餘兩枚鏡頭為大家十分熟悉的1200萬像素超廣角與1000萬像素長焦,後者支持3倍光變與藉助AI超解析度技術實現的10倍數字變焦,最高能夠支持30倍變焦。接下來我們來看實拍樣張。

 

七年蛻變終成日常主力機 三星Galaxy Z Fold7摺疊屏評測

超廣角鏡頭實拍樣張

 

 

七年蛻變終成日常主力機 三星Galaxy Z Fold7摺疊屏評測

超廣角鏡頭實拍樣張

 

 

七年蛻變終成日常主力機 三星Galaxy Z Fold7摺疊屏評測

主攝鏡頭實拍樣張

 

 

七年蛻變終成日常主力機 三星Galaxy Z Fold7摺疊屏評測

主攝鏡頭實拍樣張

 

 

七年蛻變終成日常主力機 三星Galaxy Z Fold7摺疊屏評測

3X鏡頭實拍樣張

 

 

七年蛻變終成日常主力機 三星Galaxy Z Fold7摺疊屏評測

3X鏡頭實拍樣張

 

簡單總結一下,Fold7延續了三星標誌性的成像風格,整體樣張色彩鮮活討喜,很容易吸引人的眼球。但也不會過度飽和,既避免「糖水片」的油膩感,又保持貼近肉眼的真實還原度。並且在暗光環境下,三星Galaxy Z Fold7呈現的畫面乾淨通透,觀感自然舒適。其次,無論是超廣角還是主攝,又或者是長焦鏡頭都保持了基本一致的色彩表現,就觀感上來說,不會有割裂感。

 

七年蛻變終成日常主力機 三星Galaxy Z Fold7摺疊屏評測

 

 

具體到各鏡頭的表現,超廣角憑藉120°的超開闊視場角,在風光、建築等大場景拍攝中優勢明顯,能完整收錄宏大畫面。但暗光環境下噪點會略有增加,光照複雜時畫面純淨度也會小幅下降;中長焦鏡頭在3倍原生焦段下表現穩定,細節還原清晰。在官方文件中,雖然提到了10X焦段會藉助AI超解析度技術,但實際成片觀感自然,幾乎看不出算法介入痕跡。不過到20倍及以上變焦時,畫面雖能保留主體輪廓,但銳化痕跡較明顯,細節細膩度有所折扣。

 

七年蛻變終成日常主力機 三星Galaxy Z Fold7摺疊屏評測

各焦段實拍(一排左起:1X、2X、3X,二排左起10X、20X、30X)

 

此外,Fold7全新搭載的2億像素主攝帶來了實打實的體驗升級,暗光環境下,噪點控制更細膩,純淨度顯著改善。而高像素優勢則讓照片細節表現力大幅增強。不僅如此,2億像素主攝也讓後期二次裁切構圖時也能保留足夠畫質,為創作提供了更靈活的空間。

 

七年蛻變終成日常主力機 三星Galaxy Z Fold7摺疊屏評測

左側為2億像素主攝原圖,右側為紅框區域100%截圖放大(該圖僅做示意,圖片上傳時經過壓縮)

 

更多實拍樣張:

 

七年蛻變終成日常主力機 三星Galaxy Z Fold7摺疊屏評測

焦距:7mm 光圈:f/2.4 ISO感光度:1000
曝光時間:1/33s 曝光補償:0EV 白平衡:自動

 

 

七年蛻變終成日常主力機 三星Galaxy Z Fold7摺疊屏評測

焦距:7mm 光圈:f/2.4 ISO感光度:25
曝光時間:1/544s 曝光補償:0EV 白平衡:自動

 

 

七年蛻變終成日常主力機 三星Galaxy Z Fold7摺疊屏評測

焦距:2mm 光圈:f/2.2 ISO感光度:1000
曝光時間:1/50s 曝光補償:0EV 白平衡:自動

 

 

七年蛻變終成日常主力機 三星Galaxy Z Fold7摺疊屏評測

焦距:7mm 光圈:f/2.4 ISO感光度:1000
曝光時間:1/8s 曝光補償:0EV 白平衡:自動

 

·性能實測:極為穩定的性能釋放

前面我們多次提到,三星Galaxy Z Fold7摺疊狀態厚度僅8.9mm,重量215g,輕薄度在大摺疊機型中表現亮眼。即便追求輕薄,其性能配置依舊紮實。驍龍 8 至尊版(for Galaxy)晶片,相比普通版核心性能全面提升:CPU大核主頻從4.32GHz躍升至4.47GHz, GPU頻率也從1100MHz提升至1200MHz。其他配置上,新機最高提供16GB RAM 1TB ROM組合,4400mAh雙電芯電池,支持25W有線快充、無線充電及反向無線充電;連接性上則標配Wi-Fi 7與藍牙5.4。

我們拿到是12 512GB版本,先來看跑分測試。三星Galaxy Z Fold7在安兔兔V10.5.1版本中,綜合得分為240萬分;在針對CPU測試的Geekbench6.3.0中,單核得分2977分,多核得分9793分。從跑分來看,Fold7的性能釋放確實比較偏保守,並不是非常狂野,和採用相同配置的直板旗艦存在有一些差距。但畢竟也是高頻版驍龍 8 至尊版處理器,無論是遊戲還是日常使用,都沒有太大問題。

 

七年蛻變終成日常主力機 三星Galaxy Z Fold7摺疊屏評測

安兔兔跑分結果

 

 

七年蛻變終成日常主力機 三星Galaxy Z Fold7摺疊屏評測

Geekbench 6.3.0跑分結果

 

在遊戲體驗方面,我們用《原神》對三星Galaxy Z Fold7進行測試。在測試時開啟遊戲內高畫質選項,並手動調整至60幀。測試環境為室溫29℃室內,未採取額外降溫措施,進行15分鐘的遊戲測試。從下方的幀率曲線圖來看,這款手機的平均幀率為59.9幀,整體表現穩定,僅在遊戲人物釋放大招、技能特效密集的場景下會出現一定幅度的幀率波動,其餘時段幀率幾乎呈直線平穩運行。

 

七年蛻變終成日常主力機 三星Galaxy Z Fold7摺疊屏評測

《原神》遊戲內畫質設置

 

 

七年蛻變終成日常主力機 三星Galaxy Z Fold7摺疊屏評測

15分鐘遊戲測試結果

 

三星Galaxy Z Fold7在15分鐘高負載遊戲後,機身溫度達到39.4℃,輕薄摺疊屏帶來的散熱壓力確實有所顯現。受限於摺疊屏結構特性,其散熱區域主要集中在主板所在的機身半區,外屏一側基本不參與散熱,熱量堆積相對集中。因此,如果使用內屏玩遊戲的話,手掌握持區域幾乎感受不到熱量,甚至保持涼爽,大幅提升握持舒適度,是遊戲體驗的明顯加分項;但由於雙揚聲器開孔位於外屏一側的底部和頂部邊框,若雙手為避開發熱區握持,容易遮擋揚聲器開孔,進而影響音質表現。握持姿勢的選擇,需在「涼爽手感」與「音質完整」間稍作權衡。

 

七年蛻變終成日常主力機 三星Galaxy Z Fold7摺疊屏評測

 

 

為驗證高溫發熱是否會影響Fold7的持續性能釋放,我們在手機充分散熱後,採用相同的測試條件,進行了30分鐘的《原神》持續性測試,以此觀察其在長時間高負載下的性能穩定性表現。從測試結果來看,結果顯示,即便經歷長時間高負載運行,手機依舊將溫度控制在一個非常合理的範圍內,並且溫度的升高也並未對性能釋放產生明顯影響。30分鐘遊戲的平均幀率仍穩定在59.9幀,機身溫度控制在了39℃,遊戲後期的幀率波動也並不明顯。這一表現印證了儘管機身追求輕薄,Fold7的散熱系統仍能支撐高負載場景下的持續性能輸出,穩定性值得肯定。

 

七年蛻變終成日常主力機 三星Galaxy Z Fold7摺疊屏評測

30分鐘連續遊戲測試結果

 

當一款摺疊屏手機不再讓用戶為摺疊形態妥協,也不讓外屏體驗成為日常使用的短板,它就離真正的「每日主力機」只有一步之遙——而三星Galaxy Z Fold7恰恰完成了這關鍵的跨越。

 

七年蛻變終成日常主力機 三星Galaxy Z Fold7摺疊屏評測

 

 

七年疊代的沉澱下,三星Galaxy Z Fold7以8.9mm摺疊厚度和215g重量成為「全球最輕大摺疊手機」,徹底擺脫了厚重的標籤。這種輕薄絕非犧牲體驗的減肥,而是鉸鏈、材料與結構升級引起的質變。更寬的外屏也終結了前幾代產品猶如「遙控器」的尷尬,使其日常使用趨近直板機。驍龍 8 至尊版(for Galaxy)晶片與2億像素主攝的升級,以及深度適配摺疊形態的One UI 8系統與實用的Galaxy AI功能,實現了與直板旗艦的核心體驗平權,加上衛星通信的保障,使其具備了作為「每日主力機」的成熟度。

 

七年蛻變終成日常主力機 三星Galaxy Z Fold7摺疊屏評測

 

 

當然,它也並非完美無缺。外屏的黑邊仍有進一步收窄的空間,缺少的潛望式長焦鏡頭也讓其望遠能力受到了限制,4400mAh電池容量在同級競品中也稍顯保守。但這些細節瑕疵,已無法掩蓋其作為摺疊屏旗艦的成熟度,它已經是一款能滿足多場景使用需求的綜合性旗艦。

 

七年蛻變終成日常主力機 三星Galaxy Z Fold7摺疊屏評測

 

 

從初代Galaxy Fold到今天的GalaxyZ Fold7,三星用七年時間完成了摺疊屏從「形態創新」到「體驗成熟」的跨越。當輕薄、外屏、性能、影像、系統等核心維度均達到「無短板」水準。Galaxy Z Fold7不再是早期摺疊屏那種充滿妥協的「科技嘗鮮品」,而是真正具備了成為用戶「每日主力機」的綜合實力。對於追求頂級摺疊體驗,尤其是對便攜性和日常實用性有更高要求的用戶而言,Galaxy Z Fold7是一個強大且值得認真考慮的選擇。

宅中地 - Facebook 分享 宅中地 - Twitter 分享 宅中地 - Whatsapp 分享 宅中地 - Line 分享
相關內容
Copyright ©2025 | 服務條款 | DMCA | 聯絡我們
宅中地 - 每日更新